#城市更新# 高新北区将迎“3年全面铺开”的大改造,或潜在利好周...
09-05 14:42旧改先锋
#城市更新# 高新北区将迎“3年全面铺开”的大改造,或潜在利好周边豪方天际和前海东岸
“十三五”城市更新专项规划明确把高新北列为重点更新统筹片区,其实深圳市政府办公厅去年就出台了《深圳高新区北区产业升级改造实施方案》,拓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空间。《方案》提出,将通过拆除重建使深圳高新区北区建筑面积由310万平方米增加到660万平方米,产业用地平均容积率由1.98提高到5,产业用房建筑面积由224万平方米增加到544万平方米。深圳高新北区将迎来“3年全面铺开”的大变脸。
现状结构亟待调整
深圳高新区北区是指北环大道以北、南海大道以东、广深高速以南、沙河西路以西围合的区域,总面积2.58平方公里。与南区的“高大上”相比,北区产业结构层次显得不高。农副产品、食品加工,玻璃、塑胶制造,化工生产等低端传统产业用地占高新区北区产业用地的四分之一,且半数以上企业处于停产、半停产状态。
与南区寸土寸金、充满活力的现状相比,北区发展还有几大“痛点”:一是大部分早期建设的工业厂房低矮陈旧,无法满足新型总部企业办公、研发需要,也不能适应创新创业活动需求;二是公共技术支撑不强,实验室、工程中心、技术中心、检测机构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数量少,使用效率低;三是公共配套设施不全。教育、文化、医疗卫生、公园、员工宿舍等公共服务设施亟待完善,餐饮、购物、休闲等商业服务设施严重不足;四是交通承载能力不足,北向道路阻断,内部循环不畅,拥堵节点较多,公共交通运力严重不足,目前尚无建成地铁站点,难以满足片区工作、居住人员出行需求。
巨大产业升级空间
不过,“痛点”也成为北区升级的转折点。北区目前产业用地平均容积率仅为1.98,为升级改造留下了珍贵的空间。按照《方案》,高新区北区产业升级改造要实现产业升级、空间倍增和产城融合的总体目标,将深圳高新区打造成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,为全国高新区“二次创业”探索集约型发展道路并发挥示范作用。
最引人注意的是,《方案》提出,通过拆除重建,高新区北区建筑面积由310万平方米增加到660万平方米。产业用地平均容积率由1.98提高到5,产业用房建筑面积由224万平方米增加到544万平方米。同时,《方案》也关注到“人”的需求,提出建立多层次、全方位、立体化的公共服务体系,公园、休闲绿地面积由8万平方米增加到9万平方米,商业服务面积由3万平方米增加到36万平方米,员工宿舍面积由43.2万平方米增加到148万平方米,住户由9000户增加到2.8万户。在面积增加、人口增加的同时,《方案》提出了产业升级的任务,将引入战略性新兴产业,培育产业集群。到2020年,高新区北区每平方公里产业用地创造工业总产值力争超过2000亿元,高新技术产品产值、工业增加值、利税总额比2014年翻一番。
新增地铁线路及站点
北区改造交通先行。《方案》确定了六大配套工程,其中道路改造优化打头阵,包括如下措施:加快科苑大道下穿广深高速与茶光路连接段建设,开展朗山二号路下穿北环大道与科技中二路连接段可行性研究;新建次干道与内部支路,优化内部道路微循环系统;拓宽科苑大道北环以北路段、朗山路、朗山二号路等道路,提高道路承载能力等。此外,《方案》还提出,规划新增途经高新区北区地铁线路及站点,增加公交车投放量,增加新能源通勤车、自行车的投放力度。
除了交通,北区改造还将着力解决公共设施问题,比如分片区增设幼儿园,扩大中小学规模,规划建设医院、社康中心。《方案》还提出,配建单身宿舍、公共租赁住房、保障性住房、安居型商品房和其他商品住宅,有效解决企业员工居住需求。
周边新楼盘享利好
高新北片区区位地段优良,交通方便,其中以酷派信息港为代表的项目已启动改造实施。距离前海现代服务业经济圈直线距离2公里左右,月亮湾大道快速化改造将使两者便捷串连;大沙河生态走廊建设,加上华侨城创意文化产业圈,人文价值高度和居住配套得以提升;自身科技园高新技术产业圈的巩固提高,区位的价值将是令人羡慕的。日前,高新北周边两新盘相继入市,人口新政或产业效应,或成两盘潜在利好。其中前海东岸已于七月底开盘(价格参考:
详情链接 豪方天际PK前海东岸》
详情链接#豪方天际##前海东岸#

阅读59847